
100% Design Tokyo是由英國開始的一個設計巡迴展,而東京是接著倫敦的下一個地點,不過展出的作品或是商品跟倫敦的還是不太一樣的。我們參觀的那天正好是開放一般民眾入場的第一天,所以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在門口等著要進去(而且身邊還有很多說國語的人,應該也是台灣去的設計師吧)。
整個會場是在一個臨時搭的白色大帳篷裡,而每個攤位就是ㄧ個小隔間,其實模式就如同台灣的商展,也是有大廠商包下好幾個攤位,依照他們想要的形象或情境來設計攤位,不過或許是展出的產品多為家具、家飾類,風格也偏向北歐風格,所以並視覺上並不會讓人覺得紊亂,這跟台灣新一代設計展大家爭奇鬥艷的感覺很不一樣。不過除了一些小型工作室來展出他們出產的東西外,另外還有 designboom tokyo mart 有一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其他大多是在雜誌或網路上看過的設計,就沒有什麼太特別的東西。
而走出會場外便會看到ㄧ旁的學生作品展,果真如網路上看到的照片令人傻眼,因為學生的作品就放在露天的禿光的草地上展出,遠遠看其實還蠻像一堆垃圾的,感覺還蠻糟的,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他們好像從以前就一直這樣搞了,或許是學生比較窮,所以也租不起可以遮風避雨的場地吧!?
圍在這堆垃圾 (不好意思,真的很像) 周圍的,是一個個貨櫃裡Container Exhibition,這裡大多數是企業展示他們形象的裝置藝術或是前瞻性、概念性的設計,感覺起來就蠻有意思的,像Daikin請了幾個藝術家(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進行了Air Design Project,各自調置出具有某種情緒、氛圍的香氛,而貨櫃裡佈置成Bar的樣子,吧檯上放的不是酒而是一瓶瓶的"空氣",參觀者在用鼻子感受氣味的同時,也間接的連結了公司跟清新香味的形象。

台灣的設計環境,也許是因為產業特性以代工為主,多數學生在工具技巧或造形能力上被訓練得很好,但卻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台灣設計無法走出自己的路,而日本如同其他西方設計先進國家,提供自由的舞台與空間讓學生、設計師、企業去發展設計更基礎的面向,其視野是更加世界觀、國際觀的,特別是看了部份東京設計週的活動,那種整個城市都在討論設計的氣氛,我想是能激勵設計師好像真能用設計為這社會做些什麼似的。也因為有這樣自由的空間,讓Japanese Design 能站上國際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