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0, 2006

東京設計週

到東京另一個主要目的就是看看人家的設計展怎麼辦的。在這幾天的活動期間,在東京的舉行大小展覽或配合的店家就有好幾十個地方,也很難全部參觀完,所以就選了最具規模的100% Design Tokyo以及具有話題性的DesignTide參觀。

100% Design Tokyo是由英國開始的一個設計巡迴展,而東京是接著倫敦的下一個地點,不過展出的作品或是商品跟倫敦的還是不太一樣的。我們參觀的那天正好是開放一般民眾入場的第一天,所以一大早就有不少人在門口等著要進去(而且身邊還有很多說國語的人,應該也是台灣去的設計師吧)。

整個會場是在一個臨時搭的白色大帳篷裡,而每個攤位就是ㄧ個小隔間,其實模式就如同台灣的商展,也是有大廠商包下好幾個攤位,依照他們想要的形象或情境來設計攤位,不過或許是展出的產品多為家具、家飾類,風格也偏向北歐風格,所以並視覺上並不會讓人覺得紊亂,這跟台灣新一代設計展大家爭奇鬥艷的感覺很不一樣。不過除了一些小型工作室來展出他們出產的東西外,另外還有 designboom tokyo mart 有一些新奇有趣的東西,其他大多是在雜誌或網路上看過的設計,就沒有什麼太特別的東西。

而走出會場外便會看到ㄧ旁的學生作品展,果真如網路上看到的照片令人傻眼,因為學生的作品就放在露天的禿光的草地上展出,遠遠看其實還蠻像一堆垃圾的,感覺還蠻糟的,令人感到不解的是他們好像從以前就一直這樣搞了,或許是學生比較窮,所以也租不起可以遮風避雨的場地吧!?

圍在這堆垃圾 (不好意思,真的很像) 周圍的,是一個個貨櫃裡Container Exhibition這裡大多數是企業展示他們形象的裝置藝術或是前瞻性、概念性的設計,感覺起來就蠻有意思的,像Daikin請了幾個藝術家(其實我也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進行了Air Design Project,各自調置出具有某種情緒、氛圍的香氛,而貨櫃裡佈置成Bar的樣子,吧檯上放的不是酒而是一瓶瓶的"空氣",參觀者在用鼻子感受氣味的同時,也間接的連結了公司跟清新香味的形象。

另外一個部份就是在神宮前的DesignTide,今年的主題為"Design & Peace",除了募集了數十位設計師及藝術家用其作品詮釋與Peace的關係,包括互動裝置、行動藝術、家具設計、織品設計等等。另外還有一部份是"Treasure Trash"的展覽,主要也是邀請了一些作品來提醒人們反思過度消費、資源浪費等議題,雖然展出的作品多為象徵意義大於實際功能,但對設計師來說,這裡提供了更大的思考空間。

台灣的設計環境,也許是因為產業特性以代工為主,多數學生在工具技巧或造形能力上被訓練得很好,但卻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所以台灣設計無法走出自己的路,而日本如同其他西方設計先進國家,提供自由的舞台與空間讓學生、設計師、企業去發展設計更基礎的面向,其視野是更加世界觀、國際觀的,特別是看了部份東京設計週的活動,那種整個城市都在討論設計的氣氛,我想是能激勵設計師好像真能用設計為這社會做些什麼似的。也因為有這樣自由的空間,讓Japanese Design 能站上國際舞台。

Tuesday, November 14, 2006

2006.11東京印象

Japan trip 009

一直以來對日本並沒有太大的好奇,因為台灣已經充斥著日本文化了,但在一次蠢事後,燃起了我想去日本看看的念頭,加上從Howard那知道的100% Design Tokyo的資訊,更強化了成行的意念,於是在2006.11.1我出發到了東京。

實際置身於這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才體會到其規模之大,不過若用較大的尺度去看這座城市,其實就像放大了一百倍的台北街頭,只不過較有規劃、整潔一些,並沒有太大的差異。而幾天下來的觀察,我認為這來自於他們做事來一絲不苟的態度;從店員、司機、修路工人等等,全都很認真的扮演自己的角色,甚至於流浪漢也都很有格調的用乾淨的紙箱搭成有屋頂的小紙屋睡覺,而白天又很整齊的把所有的家當用繩子綑成長方體(不誇張,真的是方方正正的長方體),擺在一旁,全世界最有格調的流浪漢莫過於此吧。所以這城市既使經過一夜狂歡喧鬧,一早又能回復到井然有序的狀態。

記得"愛情不用翻譯/ Lost in Translation"這部電影,裡面場景正是在東京,其描寫主角在這看似友善的大都市,內心卻莫名的感到空虛。這次到了東京雖然還不至於空虛,但卻有一種很微妙的疏離感。雖然這裡的人都非常的親切有禮,除了那種能傳到你的心頭的招呼聲,及皮笑肉也笑的燦爛笑容,有時候還會加上45度的鞠恭,這讓我一方面感嘆大多數台灣的服務業的態度之不及格(特別是新竹),另一方面又感覺到來自於語言與文化不同的疏離感。奇妙的是他們態度讓你懷疑他們沒有那種隔閡。

我想或許東京或是東京人其實都有著雙重性格吧,某方面呈現他們做事嚴謹的態度,好像要用生命的力量去做每一件事般,比如修馬路、打招呼、笑、讚嘆某種食物的美味(日本節目常看到)...等等;另一方面又有各種方式去排解自己在其他人面前的那種緊繃狀態,比如居酒屋、卡拉OK、Cosplay、AV(以上都是日本人發明或是發揚光大的)...等等。他們有著最光怪陸離、匪夷所思的那一面,但轉眼一見到他們,卻又呈現出恭謙有禮、井然有序的一面。或許也因為有這樣微妙的平衡,才能夠維持著這城市不斷進步變化的動力。